第四,询问宝玉捱打的因由。
王夫人: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,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。你可听见这个了?你要听见了,告诉我听听,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。
袭人:我倒没有听见这话,为二爷霸占着戏子,人家来和老爷要,为这个打的。
王夫人:也为这个,还有别的原因。
袭人: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。
第五,袭人规劝王夫人严格管教宝玉。
袭人:我今儿在太太跟前说句不知好歹的话。论理,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。若老爷再不管,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。
王夫人:我的儿,亏了你也明白,这话和我的心一样。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,先时你朱大爷在时,我是怎么样管他,难道我如今反倒不会管儿子了?只是有个原故:如今我想,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,通共剩了他一个,他又长的单弱,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,若管紧了他,倘或再有个好歹,或是老太太气坏了,那时上下不安,岂不倒坏了,所以就纵坏了他。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,说一阵,气的骂一阵,哭一阵,彼时他好,过后儿还是不想干,端的吃了亏才罢了。若打坏了他,将来我靠谁呢!
袭人:二爷是太太养的,岂不心疼。便是我们做下人的服侍一场,大家落个平安,也算是造化了。要这样起来,连平安都不能了。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,只是再劝不醒。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,也怨不得他这样,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。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,我还记挂着一件事,每要来回太太,讨太太个主意,只是我怕太太疑心,不但我的话白说了,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。
王夫人:我的儿,你有话只管说。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,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,或是诸人跟前和气,这些小意思好,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。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,正和我的想头一样。你有什么只管说,只别叫别人知道就是了。
第六,建议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,阻断不良因素的影响,为宝玉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袭人:我也没别的说。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,怎么变个法儿,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。
王夫人: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?
袭人:太太别多心,并没有这话。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。如今二爷也大了,里头姑娘们也大了,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,虽说是姊妹们,到底是男女之分,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,由不得叫人悬心,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。一家子的事,俗语说的“没事常思有事”,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,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,有心人看见,当做有心事,反说坏了。只是预先不防着,断然不好。二爷素日性格,太太是知道的。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,倘或不妨,前后错了一点半点,不论真假,人多口杂,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,心顺了,说的比菩萨还好,心不顺,就贬的连畜生不如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,不过大家直过没事,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,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,罪有万重,都是平常小事,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,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。俗语又说“君子防不然”,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。太太事情多,一时固然想不到。我们想不到则可,既想到了,若不回明太太,罪越重了。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,又不好说与人,唯有灯知道罢了。
王夫人:我的儿,你竟有这个心胸,想的这样周全!我何曾又想不到这些,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。你今儿这番话提醒了我。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的名声体面。只是还有一句话:你今儿既说了这样的话,我就把他交给你了,好歹留心,保全了他,就是保全了我,我自然不辜负你。
梳理袭人与王夫人谈话的全部内容,袭人没说一句他人的坏话。袭人与王夫人的谈话,除了贾宝玉之外,只提及三个人的名字,他们是贾环、林黛玉和薛宝钗。王夫人询问宝玉捱打原由时提到贾环,询问袭人是否听说是贾环在老爷跟前说了宝玉的坏话。宝玉捱打的起因袭人和王夫人都已基本清楚:一为戏子琪官,二为丫环金钏。琪官的事是忠顺王府大管家亲来贾府向贾政索要琪官而事发,这是宝玉捱打的诱因;金钏跳井自杀是贾环编造宝玉**金钏不遂,打了一顿,致使金钏赌气跳井自尽,这是宝玉捱打的加重因。对于宝玉捱打的起因,袭人心中十分清楚,文本第三十三回明确记载:她曾向宝玉的跟班小厮焙茗打听老爷打宝玉的原因,贾环编造宝玉**金钏不遂,毒打母婢,逼死丫环的“事实”,导致贾政暴打宝玉。但当王夫人向其求证贾环是否在贾政跟前说贾宝玉坏话的时候,袭人为了不进一步激化王夫人与赵姨娘之间的矛盾,她隐瞒了贾环诬陷宝玉的事实,以善意的谎言化解了其妻妾之间的怨恨。可以说,袭人在做人方面坦荡、善良,善于化解矛盾,不挑拨事端。在建议王夫人想办法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时,仅从年龄、生理、男女有别、舆论、声誉等宏观方面阐述事理,未涉及贾宝玉与林黛玉、薛宝钗言谈交往的任何具体细节,更没有谈及他们有“越轨”嫌疑的蛛丝马迹。袭人与王夫人的谈话,紧紧围绕贾宝玉的生活、成长、前程等话题,可谓字字情,句句理,轻风细雨般滋润着王夫人的心扉,她三次不由自主地称袭人为“我的儿”,这是对袭人的莫大信任和最高奖赏。从此,王夫人把袭人视为知己,袭人的“身份”也发生了改变,由原来的一等大丫头升迁至准姨娘。但是,无论袭人在王夫人心中的身份、地位发生如何改变,文本中找不出袭人向王夫人“打小报告”和破坏宝黛爱情的丝毫证据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四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第三十五回。贾宝玉刚刚挨了打,贾母放心不下,王夫人、邢夫人、王熙凤等人陪贾母一起来怡红院看视宝玉。这一情节是由林黛玉的视角写出的:“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。定眼看时,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,后头邢夫人、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环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。”接着作者笔锋一转,开始叙说林黛玉见景伤情,思念有父母关爱的好处;叙说薛宝钗回家看望母亲、薛蟠向宝钗赔礼道歉,薛姨妈和女儿宝钗来怡红院看视宝玉,与贾母等人说笑。自王夫人进入怡红院到离开,始终陪伴在贾母身边,很少言语,只说过三句话,分别是:“你想什么吃?回来好给你送来。”“要这么些做什么?”和“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,这倒不是假话。”第一句是询问宝玉想吃什么,第二句是询问王熙凤为什么要做十碗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,第三句是对贾母夸赞宝钗好的进一步证实。除此之外,文本没有王夫人说话的记载。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,王夫人陪贾母来怡红院看视宝玉,袭人是否在场?答案应该是肯定的。从逻辑层面分析,宝玉刚刚挨过打,不能动弹,需要特别照料,袭人心细、周到,又是怡红院第一人,在这关键时刻,她理应守卫在宝玉左右,尽心尽责照料宝玉;从情感层面分析,袭人刚刚与王夫人进行掏心掏肺般的交谈,深得王夫人欢喜,她在王夫人心中的信任指数升至顶点,她对袭人直以“我的儿”称之,这是对袭人的最大奖赏,对此袭人十分感动,袭人与王夫人的关系进入了“蜜月期”。为了报答王夫人的信任与厚爱,袭人会更加尽心地服侍照料宝玉。从以上两方面分析,在宝玉疗伤的关键时刻,袭人会寸步不离守在宝玉身边。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袭人一直在场,当贾母等人起身准备离开宝玉时,她向薛姨妈道:“想什么吃,只管告诉我,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了来咱们吃。”……王熙凤笑道:“姑妈倒别这样说。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,若不嫌人肉酸,早已把我还吃了呢。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,这时作者很巧妙地加了一笔,把袭人带出——袭人笑道:“真真的**奶的这张嘴怕死人!”这就充分说明袭人是在现场的。为了进一步佐证袭人在现场这一观点,又借贾宝玉的言行进行了加固:他拉着袭人的手说“你站了这半日,可乏了?”可见袭人是自始至终陪伴在现场的。王夫人在怡红院的时段内,袭人总共说过两句话,一句是“真真的**奶的这张嘴怕死人!”另一句是“可是又忘了。趁宝姑娘在院子里,你“宝玉,和他说,烦他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。”袭人说第一句话的时候,她与王夫人、贾母、薛姨妈、王熙凤等众人都在宝玉屋里;说第二句话的时候,袭人在宝玉屋里,王夫人、贾母等人已经走出宝玉的房间,到了院子里。纵观整个时段,袭人与王夫人没有私密接触,更无言语交谈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五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在第三十六回。本回正式点明袭人与王夫人会面的机会只有一次,并且文字极其简约,只是侧面叙述王熙凤派人叫袭人,告诉袭人她享受姨娘待遇,让她去给太太叩头谢恩。文本对袭人给王夫人叩头谢恩的场景只字未写,只用““袭人,见过王夫人急忙回来,宝玉已醒了”一笔带过。袭人享受准姨娘待遇的始末,是由王熙凤向王夫人汇报补金钏之缺引出的,按照规定,贾母应使八个一等大丫环,王夫人应使四个一等大丫环。袭人在宝玉屋里伺候宝玉,老太太屋里只剩七个。于是王夫人决定:“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,补袭人,把袭人的一份裁了。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,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。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,也有袭人的,只是袭人的这一份都从我的月例上匀出来,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。”王夫人改变袭人的身份,提高她的经济待遇,就是为了让她对宝玉在生活上更加悉心照料,在礼节品行方面用心引劝,在当家立事方面倾心辅佐,王夫人希冀袭人成为宝玉生活的服侍者,仕途的辅佐者,让宝玉生活舒心,官场顺心,夫妾开心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六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第三十八回。探春倡议成立诗社,推举李纨为社长,迎春、惜春为副社长,聘请王熙凤为监社御史,人人改俗名为雅号,姊妹们轮流坐庄,定期邀约赋诗。史湘云接受宝钗的建议,邀请众位诗友小聚,借新出肥美螃蟹之机、园中桂花盛开之景,邀请贾母、王夫人、薛姨妈以及姊妹们来园中赏桂花、吃螃蟹。先酒后诗,既新颖,又别致。虽说赏桂花、吃螃蟹是邀请贾母的主要理由,但文本对赏花未着一字,对螃蟹宴“宴席摆在藕香榭,却详写细叙:首先,对人员座次作了详细叙述。上面一桌是贾母、薛姨妈、宝钗、黛玉、宝玉;东边一桌是史湘云、王夫人、迎春、探春、惜春,西边靠门一桌是李纨和王熙凤,虚设座位,二人皆不敢坐,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,……又令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,让鸳鸯、琥珀、彩霞、彩云、平儿去坐。其次,对如何剥蟹、如何嬉闹、如何洗手都有详尽文墨。从人员座次可以看出,只有贾母的丫环鸳鸯、琥珀,王夫人的丫环彩霞、彩云和王熙凤的丫环平儿跟随伺候,袭人并未出现。但宴席已近尾声,贾母、王夫人、薛姨妈、王熙凤等人离席回房歇息,史湘云又命人另摆一桌,端上热螃蟹来,“请袭人、紫鹃、司棋、侍书、入画、翠墨等人一处共坐。”可见,袭人与王夫人虽然同时出现在大观园中,但二人并未谋面,更无言语交谈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七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第七十七回,王夫人以坚决的态度,断然的措施对怡红院进行了突袭清理,驱逐了病重的晴雯,撵走了惠香、芳官,严厉警告宝玉的丫环要审慎行事,再有半点分外之事,决不轻饶!王夫人整顿怡红院的言语令人惶恐,她虽然不经常来怡红院,但丫环们平日里与宝玉说的玩笑话,她一清二楚,丝毫不差。
王夫人: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,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。你可听见这个了?你要听见了,告诉我听听,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。
袭人:我倒没有听见这话,为二爷霸占着戏子,人家来和老爷要,为这个打的。
王夫人:也为这个,还有别的原因。
袭人: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。
第五,袭人规劝王夫人严格管教宝玉。
袭人:我今儿在太太跟前说句不知好歹的话。论理,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。若老爷再不管,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。
王夫人:我的儿,亏了你也明白,这话和我的心一样。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,先时你朱大爷在时,我是怎么样管他,难道我如今反倒不会管儿子了?只是有个原故:如今我想,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,通共剩了他一个,他又长的单弱,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,若管紧了他,倘或再有个好歹,或是老太太气坏了,那时上下不安,岂不倒坏了,所以就纵坏了他。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,说一阵,气的骂一阵,哭一阵,彼时他好,过后儿还是不想干,端的吃了亏才罢了。若打坏了他,将来我靠谁呢!
袭人:二爷是太太养的,岂不心疼。便是我们做下人的服侍一场,大家落个平安,也算是造化了。要这样起来,连平安都不能了。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,只是再劝不醒。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,也怨不得他这样,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。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,我还记挂着一件事,每要来回太太,讨太太个主意,只是我怕太太疑心,不但我的话白说了,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。
王夫人:我的儿,你有话只管说。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,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,或是诸人跟前和气,这些小意思好,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。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,正和我的想头一样。你有什么只管说,只别叫别人知道就是了。
第六,建议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,阻断不良因素的影响,为宝玉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袭人:我也没别的说。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,怎么变个法儿,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。
王夫人: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?
袭人:太太别多心,并没有这话。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。如今二爷也大了,里头姑娘们也大了,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,虽说是姊妹们,到底是男女之分,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,由不得叫人悬心,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。一家子的事,俗语说的“没事常思有事”,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,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,有心人看见,当做有心事,反说坏了。只是预先不防着,断然不好。二爷素日性格,太太是知道的。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,倘或不妨,前后错了一点半点,不论真假,人多口杂,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,心顺了,说的比菩萨还好,心不顺,就贬的连畜生不如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,不过大家直过没事,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,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,罪有万重,都是平常小事,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,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。俗语又说“君子防不然”,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。太太事情多,一时固然想不到。我们想不到则可,既想到了,若不回明太太,罪越重了。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,又不好说与人,唯有灯知道罢了。
王夫人:我的儿,你竟有这个心胸,想的这样周全!我何曾又想不到这些,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。你今儿这番话提醒了我。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的名声体面。只是还有一句话:你今儿既说了这样的话,我就把他交给你了,好歹留心,保全了他,就是保全了我,我自然不辜负你。
梳理袭人与王夫人谈话的全部内容,袭人没说一句他人的坏话。袭人与王夫人的谈话,除了贾宝玉之外,只提及三个人的名字,他们是贾环、林黛玉和薛宝钗。王夫人询问宝玉捱打原由时提到贾环,询问袭人是否听说是贾环在老爷跟前说了宝玉的坏话。宝玉捱打的起因袭人和王夫人都已基本清楚:一为戏子琪官,二为丫环金钏。琪官的事是忠顺王府大管家亲来贾府向贾政索要琪官而事发,这是宝玉捱打的诱因;金钏跳井自杀是贾环编造宝玉**金钏不遂,打了一顿,致使金钏赌气跳井自尽,这是宝玉捱打的加重因。对于宝玉捱打的起因,袭人心中十分清楚,文本第三十三回明确记载:她曾向宝玉的跟班小厮焙茗打听老爷打宝玉的原因,贾环编造宝玉**金钏不遂,毒打母婢,逼死丫环的“事实”,导致贾政暴打宝玉。但当王夫人向其求证贾环是否在贾政跟前说贾宝玉坏话的时候,袭人为了不进一步激化王夫人与赵姨娘之间的矛盾,她隐瞒了贾环诬陷宝玉的事实,以善意的谎言化解了其妻妾之间的怨恨。可以说,袭人在做人方面坦荡、善良,善于化解矛盾,不挑拨事端。在建议王夫人想办法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时,仅从年龄、生理、男女有别、舆论、声誉等宏观方面阐述事理,未涉及贾宝玉与林黛玉、薛宝钗言谈交往的任何具体细节,更没有谈及他们有“越轨”嫌疑的蛛丝马迹。袭人与王夫人的谈话,紧紧围绕贾宝玉的生活、成长、前程等话题,可谓字字情,句句理,轻风细雨般滋润着王夫人的心扉,她三次不由自主地称袭人为“我的儿”,这是对袭人的莫大信任和最高奖赏。从此,王夫人把袭人视为知己,袭人的“身份”也发生了改变,由原来的一等大丫头升迁至准姨娘。但是,无论袭人在王夫人心中的身份、地位发生如何改变,文本中找不出袭人向王夫人“打小报告”和破坏宝黛爱情的丝毫证据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四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第三十五回。贾宝玉刚刚挨了打,贾母放心不下,王夫人、邢夫人、王熙凤等人陪贾母一起来怡红院看视宝玉。这一情节是由林黛玉的视角写出的:“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。定眼看时,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,后头邢夫人、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环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。”接着作者笔锋一转,开始叙说林黛玉见景伤情,思念有父母关爱的好处;叙说薛宝钗回家看望母亲、薛蟠向宝钗赔礼道歉,薛姨妈和女儿宝钗来怡红院看视宝玉,与贾母等人说笑。自王夫人进入怡红院到离开,始终陪伴在贾母身边,很少言语,只说过三句话,分别是:“你想什么吃?回来好给你送来。”“要这么些做什么?”和“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,这倒不是假话。”第一句是询问宝玉想吃什么,第二句是询问王熙凤为什么要做十碗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,第三句是对贾母夸赞宝钗好的进一步证实。除此之外,文本没有王夫人说话的记载。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,王夫人陪贾母来怡红院看视宝玉,袭人是否在场?答案应该是肯定的。从逻辑层面分析,宝玉刚刚挨过打,不能动弹,需要特别照料,袭人心细、周到,又是怡红院第一人,在这关键时刻,她理应守卫在宝玉左右,尽心尽责照料宝玉;从情感层面分析,袭人刚刚与王夫人进行掏心掏肺般的交谈,深得王夫人欢喜,她在王夫人心中的信任指数升至顶点,她对袭人直以“我的儿”称之,这是对袭人的最大奖赏,对此袭人十分感动,袭人与王夫人的关系进入了“蜜月期”。为了报答王夫人的信任与厚爱,袭人会更加尽心地服侍照料宝玉。从以上两方面分析,在宝玉疗伤的关键时刻,袭人会寸步不离守在宝玉身边。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袭人一直在场,当贾母等人起身准备离开宝玉时,她向薛姨妈道:“想什么吃,只管告诉我,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了来咱们吃。”……王熙凤笑道:“姑妈倒别这样说。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,若不嫌人肉酸,早已把我还吃了呢。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,这时作者很巧妙地加了一笔,把袭人带出——袭人笑道:“真真的**奶的这张嘴怕死人!”这就充分说明袭人是在现场的。为了进一步佐证袭人在现场这一观点,又借贾宝玉的言行进行了加固:他拉着袭人的手说“你站了这半日,可乏了?”可见袭人是自始至终陪伴在现场的。王夫人在怡红院的时段内,袭人总共说过两句话,一句是“真真的**奶的这张嘴怕死人!”另一句是“可是又忘了。趁宝姑娘在院子里,你“宝玉,和他说,烦他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。”袭人说第一句话的时候,她与王夫人、贾母、薛姨妈、王熙凤等众人都在宝玉屋里;说第二句话的时候,袭人在宝玉屋里,王夫人、贾母等人已经走出宝玉的房间,到了院子里。纵观整个时段,袭人与王夫人没有私密接触,更无言语交谈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五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在第三十六回。本回正式点明袭人与王夫人会面的机会只有一次,并且文字极其简约,只是侧面叙述王熙凤派人叫袭人,告诉袭人她享受姨娘待遇,让她去给太太叩头谢恩。文本对袭人给王夫人叩头谢恩的场景只字未写,只用““袭人,见过王夫人急忙回来,宝玉已醒了”一笔带过。袭人享受准姨娘待遇的始末,是由王熙凤向王夫人汇报补金钏之缺引出的,按照规定,贾母应使八个一等大丫环,王夫人应使四个一等大丫环。袭人在宝玉屋里伺候宝玉,老太太屋里只剩七个。于是王夫人决定:“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,补袭人,把袭人的一份裁了。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,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。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,也有袭人的,只是袭人的这一份都从我的月例上匀出来,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。”王夫人改变袭人的身份,提高她的经济待遇,就是为了让她对宝玉在生活上更加悉心照料,在礼节品行方面用心引劝,在当家立事方面倾心辅佐,王夫人希冀袭人成为宝玉生活的服侍者,仕途的辅佐者,让宝玉生活舒心,官场顺心,夫妾开心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六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第三十八回。探春倡议成立诗社,推举李纨为社长,迎春、惜春为副社长,聘请王熙凤为监社御史,人人改俗名为雅号,姊妹们轮流坐庄,定期邀约赋诗。史湘云接受宝钗的建议,邀请众位诗友小聚,借新出肥美螃蟹之机、园中桂花盛开之景,邀请贾母、王夫人、薛姨妈以及姊妹们来园中赏桂花、吃螃蟹。先酒后诗,既新颖,又别致。虽说赏桂花、吃螃蟹是邀请贾母的主要理由,但文本对赏花未着一字,对螃蟹宴“宴席摆在藕香榭,却详写细叙:首先,对人员座次作了详细叙述。上面一桌是贾母、薛姨妈、宝钗、黛玉、宝玉;东边一桌是史湘云、王夫人、迎春、探春、惜春,西边靠门一桌是李纨和王熙凤,虚设座位,二人皆不敢坐,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,……又令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,让鸳鸯、琥珀、彩霞、彩云、平儿去坐。其次,对如何剥蟹、如何嬉闹、如何洗手都有详尽文墨。从人员座次可以看出,只有贾母的丫环鸳鸯、琥珀,王夫人的丫环彩霞、彩云和王熙凤的丫环平儿跟随伺候,袭人并未出现。但宴席已近尾声,贾母、王夫人、薛姨妈、王熙凤等人离席回房歇息,史湘云又命人另摆一桌,端上热螃蟹来,“请袭人、紫鹃、司棋、侍书、入画、翠墨等人一处共坐。”可见,袭人与王夫人虽然同时出现在大观园中,但二人并未谋面,更无言语交谈。
袭人与王夫人第七次共同出现的场景是第七十七回,王夫人以坚决的态度,断然的措施对怡红院进行了突袭清理,驱逐了病重的晴雯,撵走了惠香、芳官,严厉警告宝玉的丫环要审慎行事,再有半点分外之事,决不轻饶!王夫人整顿怡红院的言语令人惶恐,她虽然不经常来怡红院,但丫环们平日里与宝玉说的玩笑话,她一清二楚,丝毫不差。
背景色